银行板块刚出现短线反弹信号,指数在20日线附近形成探底形态,周一可能上涨!
板块内部分化剧烈:翻倍的中信银行高位滞涨,中小银行却逆势创新高。
一位持仓收益131%的投资者警告:追涨翻倍大行就是踩“陷阱”,资金已转向低估值小银行,散户若选错方向,可能“赚了指数亏了钱”。
上周五银行板块指数收出探底形态,连续三根K线在20日均线附近企稳。
这种组合通常预示短线反弹,技术面并不稳固,一根大阴线就能打破趋势。
此时更需关注板块内部分化:中信银行高开低走,几乎破位;厦门银行、成都银行等中小银行却逆势上涨3%以上。
这种分化反映资金的新选择,大行涨幅透支,小银行估值洼地凸显。
以中信银行为例,年内涨幅超40%,市盈率已升至7.4倍(近10年96%分位),成都银行PB仅0.9倍,股息率仍达5.2%。
资金正在用脚投票:周五涨幅前10的银行中,8家是城商行或农商行。
主力为何“弃大选小”? 逻辑很直接:大行再涨会耗尽指数冲关能量。
比如工商银行市值超1.8万亿,每涨1%需18亿资金推动;厦门银行市值仅200亿,等量资金能拉动9%涨幅。
在3500点套牢区压力下,主力需要保留大行作为“护盘工具”,转用小银行打开赚钱效应。
中信银行是当前银行股风险的集中体现。
尽管年内涨幅翻倍,上周五成为板块唯一下跌的大行,资金流出超2.6亿元。
其H股遭平安人寿减持,持股比例从11%降至9.8%,险资撤退信号明显。
翻倍银行股面临三重压力:
股息率崩塌,中信银行股息率已从6.8%降至3.2%,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;
估值透支盈利,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仅4.5%,PE分位数高达98%;
股东减持潮,7月以来杭州银行、齐鲁银行均公告股东计划减持。
这类股票除非有资金暴力拉升脱离成本区,否则容易形成“多杀多”。
相比之下,中小银行的安全垫更厚。
成都银行存款付息率仅1.88%(行业平均2.1%),江苏银行零售业务占营收35%,净利增速超20%。
低资金成本+高成长性,让它们成为新资金的首选。
本轮银行股行情本质是险资与国家队主导的估值修复。
2025年险资举牌19次,9次投向银行股,标的从国有大行转向区域银行,如平安人寿增持沪农商行,紫金保险加仓苏州银行。
逻辑很现实:中小银行股息率普遍超5%,大行已降至4%左右。
被动资金也在调仓。
华宝中证银行ETF年内份额增加102亿份,前十大重仓股新增成都银行、常熟银行,减仓招商银行。
这些ETF的机构持仓占比达85%,散户仅15%,说明主力早已布局低估值标的。
多数散户仍在追逐“龙头幻觉”。
银行板块年内涨幅21%,调查显示73%的散户收益不足5%,主因是重仓被套在翻倍大行。
当他们在中信银行38元高点接盘时,机构正悄然买入7倍PE的渝农商行。
陷阱1:误把“避险资产”当“进攻武器”。
银行股本是低利率环境下的类固收选择,散户却用短线思维操作。
例如中信银行波动率年内上升至35%(2024年仅18%),已偏离银行股“低波动”本质。
用炒题材的方法买银行股,如同用渔船撞击冰山。
陷阱2:在错误周期持有错误标的。
国有大行适合长期“吃股息”,部分散户指望它们复制中小银行的高弹性。
现实是:农行年内涨幅12%,成都银行涨34%,拿“盾牌”当“矛”用,结果必然是踏空。
高位接盘翻倍股,中信银行回撤风险远超收益空间。
立即规避翻倍高标股。
中信银行、杭州银行等PB超过0.9倍的标的,需观察能否快速站稳5日线,否则可能开启补跌。
国有大行仅保留底仓,工行、建行股息率仍在5%-6%,适合长期“躺赚分红”,别指望超额收益。
聚焦区域银行的三重安全垫。
股息保护:渝农商行股息率7.1%,苏农银行6.8%,即使股价不涨,年化收益也跑赢理财;
区域红利:成都银行受益成渝经济圈基建投资,杭州银行深耕长三角科技企业贷款;
资本补充动力:江苏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仅8.99%(接近7.5%监管线),转股诉求强烈。
用工具替代个股博弈。
银行ETF(如华宝中证银行ETF)年内19%涨幅已覆盖大部分个股收益,避免选股风险。
红利低波基金(如天弘红利低波)打包持有成都银行、农行等高息股,波动率仅国有大行半。
那位131%收益者的操作极具参考性:下跌中连续加仓银行ETF,反弹至压力位果断卖出落袋。
他持仓的成都银行成本仅8.2元(现价14.7元),农业银行持有4年分红覆盖60%本金。
当多数人抱怨“只赚指数不赚钱”时,清醒者早已在分化中锁定真机会。
银行股的反弹从不缺席,盛宴永远属于看懂规则的人。
周一若指数翻红,请记住:中信银行的翻倍是过去式,成都银行的创新高才是现在时。
你的选择,决定了账户是收获果实,还是成为“陷阱”的养分。
配查查-炒股配资平台选-正规配资论坛-专业股票配资价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